Fabio Lauria

美國貿易失衡:敘述之外的現實

2025 年 5 月 12 日
在社交媒體上分享

當指責無法解決問題時:美國應從赤字(和盈餘)中汲取的三個教訓

美國貿易失衡主要源於宏觀經濟的結構性因素,而非特定的貿易關係。截至 2025 年 3 月,美國的貿易赤字已達 1,405 億美元,主要原因包括美元的世界儲備貨幣地位、美國儲蓄與投資之間持續存在的差距、聯邦稅收赤字,以及美國的消費模式。

儘管中國佔了逆差的一大部分,但產業分析顯示出更複雜的情況:美國在數位服務領域維持盈餘,而逆差則集中在傳統製造業產品。川普最近的關稅政策引發全球貿易緊張,但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這些政策無法解決根本的結構性失衡問題。

美國貿易赤字的結構性原因

美元作為儲備貨幣和高消費

美國貿易赤字的根源在於超越雙邊關係的基本經濟因素。美元佔全球外匯儲備的 58%(2024 年),創造了持續的外國需求,使美國貨幣保持強勢,也讓美國出口貨品更昂貴。這種「過高的特權」讓美國能夠輕易透過資本流入為赤字融資,但也造成了貿易赤字的結構性偏向。

此外,美國經濟的特點是 儲蓄率較低低於其主要貿易夥伴。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看,貿易赤字 (NX = X - M) 直接等同於國內儲蓄與投資 (NX = S - I) 之間的差額,迫使美國向國外借貸以彌補這個差額。

龐大且持續的聯邦預算赤字,透過「雙赤字」現象,大幅增加貿易赤字。最近幾屆政府的財政擴張增加了總需求,促進了進口。

部門差異:貨物與服務之間的差距

商品和服務貿易差額的對比非常明顯。2025 年 3 月,美國的貨物逆差為 1,635 億美元,服務順差為 230 億美元。貨物逆差的成長速度快於服務順差。

與一般人的看法相反,科技產業的表現好壞參半:

  • 先進技術產品 (ATP) 在各個次級產業的表現不一
  • ICT 子行業出現嚴重赤字
  • 航太業持續創造最強大的盈餘
  • 電子、柔性製造、先進材料和軍備顯示貿易盈餘或平衡

美國在數位服務方面維持強大的比較優勢,2023年出口創造6,555億美元,為該部門創造2,668億美元的貿易盈餘。2023 年,數位服務佔美國所有服務出口的 64%,其中金融和商業服務的順差最大。

歐洲官僚架構對美國貿易的障礙

歐洲法規框架和非關稅壁壘

美國公司面臨一系列複雜的法規障礙,在進入歐盟市場時造成重大問題。各成員國之間不一致的法規框架在幾個關鍵領域為美國出口商造成了困難:

  • 海關程序
  • 標籤要求
  • 農業生物科技審批
  • 包裝與廢棄物規範
  • 公共採購
  • 智慧財產權保護與執行

歐盟實施廣泛的非關稅措施 (NTM),造成重大的市場准入障礙,技術規範的發生率比美國高,尤其是在產品標準方面。

受歐洲障礙影響的特定行業

數位服務與技術

數位產業面臨著一些最重大的法規障礙:

  • 數位市場法案 (DMA):對「守門人」平台施加特殊義務,主要影響美國科技巨擘,例如 Google、Apple、Meta 和 Amazon。
  • 數位服務法 (DSA):針對線上平台建立擴大的內容管理、透明度和責任要求
  • GDPR:造成龐大的法規遵循成本,並導致美國公司承受不成比例的罰金(2021-2024 年間每年約 11.5 億歐元)。
  • 數位服務稅:數個歐盟國家已經實施數位稅,主要影響美國科技公司

農產品和食品

美國農產品出口商在歐盟市場面臨大量障礙:

  • GMO 限制:對基因改造生物的嚴格規範阻礙了許多美國農產品
  • 農藥法規:歐盟禁用美國核准的約 72 種農藥
  • 禁止使用生長賀爾蒙:美國長期禁止使用經賀爾蒙處理的牛肉
  • 氯化雞 "禁令:禁止使用美國加工過程中常見的抗菌處理劑沖洗家禽
  • 受保護的地理標誌:歐盟對食品名稱(如帕馬森起司、香檳)的保護限制了美國生產商使用常見的食品名詞

製藥與醫療器材

  • 醫療器材法規 (MDR):造成龐大的合規成本,約有 15,000 種醫療器材退出歐盟市場
  • 認證瓶頸:認機構的能力有限,造成延誤和成本增加(認證費用平均為 100,000 美元,而 FDA 的認證費用為 6,493 美元)。
  • 臨床資料要求:美國與歐盟對臨床證據的標準不同

美國與主要夥伴的貿易關係

歐盟

儘管最近出現了緊張局勢,美歐貿易關係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雙邊貿易和投資關係:

  • 雙邊貿易總額:2024 年貨物貿易額約 9,759 億美元
  • 美國貨物貿易赤字:2024 年為 2,356 億美元,較 2023 年增加 12.9
  • 服務貿易:美國在 2024 年與歐盟維持約 1,000 億美元的服務貿易盈餘,部分抵銷了貨物貿易的逆差。

美歐貿易關係目前顯得非常緊張:

  • 2025 年 4 月關稅:2025 年 4 月 2 日(「解放日」),美國對幾乎所有進口產品徵收 10% 的關稅,並對鋼材、鋁和汽車徵收 25% 的額外關稅。
  • 歐盟回應:歐盟委員會就美國關稅提出 WTO 爭議,並公佈針對 1,074 億美元美國進口商品的潛在反制措施
  • 談判現況:目前處於談判期間,美國暫停實施額外的「互惠關稅」,為期 90 天 (至 2025 年 7 月初)

英國與最近的貿易協定

2025 年 5 月 8 日,美國和英國宣佈了一項新的貿易協定,正式命名為「經濟繁榮協定」。這是美國現任政府下的第一份雙邊貿易協定。主要條款包括

  • 維持基本關稅:美國將維持對大部分英國進口產品徵收 10% 的基本關稅。
  • 減輕汽車產業的負擔:美國對英國汽車的關稅從 27.5% 降至 10%,配額為每年 100,000 輛汽車
  • 鋼鐵和鋁:取消英國出口至美國的鋼鐵和鋁的 25% 關稅
  • 農產品准入:擴大美國農產品的市場准入,特別是牛肉和乙醇

美英貿易意義重大:

  • 貿易總額:2024 年貨物貿易額約為 1,480 億美元
  • 投資關係:英國與美國的投資關係是世界上最大的投資關係之一,2023 年美國在英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將達到 8514 億美元。

加拿大

美加關係是全球最大的雙邊貿易夥伴關係之一:

  • 雙邊貿易總額:2024 年約為 7,840 億美元,每日跨境貿易額為 36 億美元
  • 美國貨物貿易赤字:截至 2025 年 1 月為 113 億美元,但每月赤字差異很大
  • 主導能源貿易:2023 年美國與加拿大之間的能源貿易總額為 1,982 億美元
  • 加拿大供應美國原油進口量的 60%,到 2023 年每天供應超過 400 萬桶原油

儘管有 USMCA 條款,川普總統仍於 2025 年 3 月對大多數加拿大進口產品實施 25% 的關稅 (能源產品為 10%),符合 USMCA 條款的商品則獲豁免至 2025 年 4 月 2 日。

拉丁美洲

墨西哥

墨西哥近年來已成為美國最大的整體貿易夥伴:

  • 美國貨物貿易總額:估計 2024 年為 8,399 億美元
  • 美國貨物貿易赤字:2024 年為 1,718 億美元,較 2023 年增加 12.7
  • 美國主要出口產品:電氣機械、機械、能源產品、汽車和塑膠
  • 美國主要進口:汽車、機械、電氣機械和醫療設備

巴西

  • 自 2008 年以來,美國與巴西的貿易盈餘,在 2024 年達到 2.53 億美元,雙邊貿易額超過 800 億美元
  • 美國在 2023 年與巴西維持 183.5 億美元的服務貿易盈餘

哥倫比亞

  • 2024 年美國與哥倫比亞的貨物貿易盈餘為 13 億美元
  • 自 2012 年實施 CTPA 以來,美國農產品出口成長超過 235%,在 2023 年創下 37 億美元的紀錄

新加坡和香港

美國與這兩個亞洲金融中心都保持著穩健的貿易關係,並以貿易盈餘為特徵。

新加坡

  • 雙邊貿易總額:2024 年約為 892 億美元
  • 美國貨物貿易盈餘:2024 年與新加坡的貿易盈餘為 28 億美元,較 2023 年增加 84.8
  • 主要產業:先進電子、半導體、航太元件、製藥
  • 新加坡是通往東南亞的門戶,也是進入擁有超過 6 億 7 千萬消費者的東協市場的重要入口。

香港

  • 雙邊貿易額:2023 年約為 603 億美元
  • 美國貨物貿易盈餘:2024 年與香港的貿易盈餘為 219 億美元
  • 主要行業:半導體、航空設備、農產品、奢侈品
  • 儘管近期地緣政治局勢緊張,香港仍是中美貿易的重要轉口港

關稅政策的未來前景與後果

川普 2025 年關稅及初步影響

特朗普政府在 2025 年實施了多級關稅結構:

  • 自 2025 年 4 月 5 日起,對所有進口產品普遍徵收 10%的關稅
  • 對美國貿易逆差的特定國家徵收 11% 至 50% 的「對等」關稅
  • 中國特定利率合計 145%(基本利率 20% 加額外利率 125)
  • 歐盟面臨 20% 的關稅
  • 對所有不符合 USMCA 的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產品徵收 25% 的關稅
  • 行業關稅:汽車和汽車零件 25%;鋼鐵和鋁 25

初步的經濟影響顯示:

  • 創造收入:初步估計,關稅將使每個美國家庭每年增加 200-300 美元的收入。
  • 市場波動:重大關稅宣佈後市場顯著下跌
  • 供應鏈中斷:公司報告取消訂單和暫停出貨
  • 價格上漲:受影響行業出現價格上漲的初步跡象,尤其是汽車

解決貿易失衡的替代策略

經濟專家指出了幾種解決貿易失衡的替代方法,這些方法都超越了關稅的範圍:

解決儲蓄與投資間的差距

  • 減少聯邦預算赤字:財政整頓自然會增加國內儲蓄
  • 鼓勵私人儲蓄鼓勵更多家庭和企業儲蓄的政策有助於縮小差距

出口促進與競爭力

  • 出口便利化:擴大出口融資並減少法規障礙
  • 基礎設施投資:港口、運輸網路和數位基礎設施現代化

貨幣和資金流管理

  • 匯率協調:與貿易夥伴合作解決貨幣不協調問題
  • 管理國際資本流動:處理投機資本流動的政策

現行關稅政策對產業的影響

川普的關稅政策對不同經濟領域的影響顯著不同:

汽車業

  • 停產:Stellantis 和日產等公司已停止在加拿大和墨西哥工廠的生產
  • 價格上漲: Cox Automotive 預估每輛車的價格將上漲 2,000-4,000 美元
  • 銷售預測:預顯示美國的汽車年銷量將減少 1-2 百萬輛

製造

  • 混合影響:部分國內生產者可能會從關稅保護中獲益,而那些依賴進口投入的生產者則面臨更高的成本
  • 轉移的挑戰:CNBC 的供應鏈調查發現,成本仍是轉移的最大障礙

農業

  • 出口挑戰:貿易夥伴的報復性關稅特別針對美國農產品出口
  • 價格壓力:農業部門面臨設備和材料投入成本上升,以及出口市場的潛在損失。

常見問題:給美國人(和其他人)關於貿易赤字的建議

1.為什麼我們不應該再把貿易赤字歸咎於中國?

美國的貿易赤字主要源於結構性的宏觀經濟因素: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低國內儲蓄率以及持續的聯邦財政赤字。中國只佔總赤字的一部分。此外,美國與許多國家保持貿易盈餘,包括香港和新加坡。解決這些結構性失衡遠比將矛頭指向單一國家或所有國家更有效。

2.如何更好地發揮我們的商業優勢?

美國在數位服務、航太及其他先進科技領域擁有優勢,並在這些領域產生顯著的貿易盈餘。與其試圖恢復我們已失去競爭優勢的傳統製造業,我們應該投資教育、基礎設施和研究,以加強這些領域的優勢。創新,而非保護,歷來都是美國最大的優勢。

3.關稅真的有助於減少貿易赤字嗎?

歷史和經濟證據顯示並非如此。關稅可能會暫時減少某些進口,但通常會導致報復,損害我們的出口。此外,它們並沒有解決赤字的根本原因,例如儲蓄-投資差距。2025 年的關稅已經導致全球嚴重的報復,損害了許多美國出口導向型產業,特別是農業和數位服務。

4.什麼是對歐洲貿易壁壘更明智的做法?

與其對歐洲的官僚障礙 (例如 GDPR、數位市場法或農業限制) 採取關稅對策,不如繼續進行有針對性的談判,以建立雙方認可的「等同監管」,這樣更符合成本效益。這種方法在金融服務等領域行之有效,可擴展至其他領域。此外,在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也可制定共同的國際標準,因為這些領域的全球規則仍在制定中。

5.如何更好地平衡美元優勢與我們的貿易政策?

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具有巨大的優勢:較低的利率、流動的金融市場以及地緣政治影響力。這些優勢部分抵銷了貿易赤字的成本。我們可以採取一些政策,在維持美元優勢的同時,將負面影響降至最低,例如與貿易夥伴簽訂更廣泛的貨幣互換協議,或與其他主要經濟體協調貨幣穩定機制。

6.哪些國內財政政策有助於減少貿易赤字?

減少聯邦預算赤字自然會增加國內儲蓄,減少對外資的需求,進而減少貿易赤字。鼓勵私人儲蓄的政策,例如獎勵長期投資而非即時消費的稅制改革,也會產生類似效果。採用許多貿易夥伴所採用的增值稅 (VAT) 取代銷售稅,將有助於公平競爭。

7.我們如何與鄰國發展更富有成效的貿易關係?

加拿大和墨西哥是我們最重要的貿易夥伴。與其徵收關稅破壞整合供應鏈的穩定性,我們應該深化北美經濟整合,打造更具全球競爭力的集團。這可能包括新興產業的共同標準、改善跨境基礎設施,以及在半導體和清潔能源等策略性產業的聯合研發計畫。

8.我們可以從與英國的貿易協定中汲取哪些教訓?

美英經濟繁榮協定」(US-UK Economic Prosperity Deal) 顯示,透過有針對性的談判,而非泛泛的關稅威脅,可以達成重大的貿易讓步。這種針對特定產業的協定模式,而非難於談判的全面貿易協定,可以與其他夥伴複製。此外,英國在協定中保留 10%的基本關稅,顯示出關稅槓桿在策略性運用時是有用的。

9.我們應該如何重新思考全球供應鏈?

彈性與效率同樣重要。與其採用「全有或全無」的轉移方式,我們應該追求「友貿」,將供應鏈分散到可信賴的盟友中。這種方法可以在不完全犧牲比較優勢的情況下降低弱點。針對半導體的 CHIPS 法案等有針對性的政策顯示,在重新調整策略性產業的供應鏈方面,獎勵措施可能比關稅更有效。

10.應對全球非關稅壁壘的最佳策略是什麼?

非關稅壁壘,如技術法規和合規要求,往往比傳統關稅更能阻礙美國的出口。我們應該加強參與制定全球標準的國際組織,確保我們的觀點得到代表。與此同時,我們應擴大對中小型企業的支援,以協助他們應對複雜的外國法規,可能的方式是加強出口諮詢服務和數位解決方案。

11.我們如何提高出口競爭力?

除了更好的貿易政策,我們還需要大量的國內投資來提高生產力。這包括現代化實體基礎設施(港口、機場、鐵路)、發展數位基礎設施(寬頻、5G)、投資 STEM 教育和職業培訓,以及透過基礎研究的公共資金來促進創新。在技術日益發達的全球經濟中,熟練的勞動力和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對出口競爭力至關重要。

12.2025年關稅後的全球經濟前景如何?

一個更具區域性的貿易體系很可能會出現,並與地緣政治結盟的貿易集團。美國有機會領導一個以共同原則為基礎的市場導向經濟集團。為了有效地做到這一點,我們應該在國家經濟利益與建設性的全球領導之間取得平衡,避免極端保護主義和不加區分的全球主義。應將貿易視為共同繁榮的工具,而非零和遊戲。

總結

美國的貿易失衡源於多種相互關聯的結構性因素,而非單純的雙邊貿易關係或特定政策。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持續的儲蓄投資缺口、財政赤字以及消費模式,創造了有利於貿易赤字的宏觀經濟環境。

儘管美國在服務出口,尤其是數位服務方面表現強勁,但這些盈餘並不足以抵銷持續的貨物逆差。近期的關稅政策可能會重塑美國貿易的某些方面,並有可能提振特定的國內產業,但根據歷史經驗與經濟基本面來看,這些政策能否大幅降低整體貿易赤字仍值得商榷。

要解決貿易赤字問題,必須從根本改變多項結構性經濟因素,包括財政政策、儲蓄率、匯率機制和比較優勢模式。只著眼於雙邊貿易關係的短期政策措施,不太可能解決美國貿易赤字持續存在的根本結構性原因。

Fabio Lauria

執行長暨創辦人 Electe

Electe 的 CEO,我幫助中小企業做出數據驅動的決策。我撰寫關於商業世界中人工智慧的文章。

最受歡迎
註冊以獲取最新消息

在您的收件箱中接收每週新聞和見解
。不要錯過

謝謝!已收到您提交的資料!
哎呀!提交表格時出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