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bio Lauria

不要鋪牛路:從波士頓殖民地到數位轉型

2025 年 7 月 21 日
在社交媒體上分享

17 世紀的都市規劃教訓如何拯救您的 AI 策略

改變一切的歷史

想像一下 1630 年的波士頓。一個年輕的清教徒殖民地擴展在多岩石的半島上,那裡還沒有道路,牛群在草地和山丘上自由馳騁。牛群以其務實的動物智慧,循著阻力最小的自然路徑前進:繞過巨石、避開沼澤、連接牧場和水坑。

數十年後,當這座城市的創始人面臨建立道路系統的需求時,他們做出了一個看似合理的決定:他們並沒有從零開始設計一個合乎邏輯且井然有序的網格,而是簡單地在牛群已經走過的道路上鋪路。

結果呢?華盛頓街蜿蜒曲折,就像一條瘋狂的河流,即使是最先進的 GPS 有時也會在沮喪中放棄。

歷史來源:Sam Walter Foss(1858-1911)的詩作《The Calf-Path》記載了這個故事,詩中精確地講述了小牛走過的路後來如何變成了城市的街道。

當效率變為低效率時

波士頓的故事很吸引人,因為它完美地說明了一個悖論:在當地立即有效的做法,在更大的規模和長期而言,可能會造成災難性的結果。牛群為了眼前的目的,走阻力最小的路是對的,但它們的路並不是為小車、汽車、卡車或城市公車設計的。

這個教訓是深刻的:並非所有有機發展的事物都是未來的最佳選擇

業務類比:當流程變成路徑

在現代農場中,「牛道」無處不在。它們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機發展的流程。正如 Jim Highsmith 所說:*"在 IT 世界中,「鋪平牛路」意味著將業務流程自動化,而不用過多考慮其有效性或效率"²。

  • 列印、簽名、掃描並以電子郵件傳送回來的表格
  • 每週一次的會議,沒有人記得為什麼要開始,但「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做的」。
  • 15 個人共用的 Excel 檔案,作為公司的「資料庫」。
  • 經過 7 位不同人員的核准程序,其中 3 位甚至不知道為什麼要簽名

這些流程的形成就像牛路一樣:在它們誕生的特定時刻,遵循阻力最小的路徑。但現在,在數位時代,繼續遵循它們可能會造成毀滅性的影響。

大誘惑:鋪設牛路

當企業決定「數位化」時,往往會掉進波士頓創始人的陷阱。他們將現有的流程用科技「鋪陳」:

數位化:鋪路

"我們一直都是用手填寫這個表格嗎?太好了!讓我們來創建一個可填寫的PDF!"

這就是數位化:在不改變任何實質內容的情況下,將類比轉換為數位。正如 Gartner 所定義:「數位化是將類比資訊轉換為數位格式的過程。這就像鋪牛路一樣 - 變得更平順,但仍然迂迴曲折、效率低下。

惰性的隱藏成本

我認識的一家製造公司的品質控制流程需要 14 個不同的步驟,這些步驟是在 1980 和 1990 年代逐步開發出來的。當他們「數位化」時,他們只是將所有 14 個步驟轉移至平板電腦。這個流程變得更快,但根本上仍然不合理:其中 8 個步驟是重複或過時的。

真正的轉型:數位化 vs 數位化

數位化:設計未來城市

真正的數位化意味著做波士頓應該做的事:看著最終目標,從頭開始設計實現目標的最佳方式。

根據 Gartner 的詞彙說明:「數位化是利用數位技術來改變商業模式,並提供新的價值與營收機會;它是邁向數位企業的過程⁴。

實際數位化的範例:

  • Netflix並未將影片租賃數位化;它徹底重新思考家庭娛樂
  • 亞馬遜並未將紙本目錄數位化;它重塑了商務

關鍵差異

  • 數位化:"我們如何能以數位方式做我們所做的事?
  • 數位化:"在數位時代,我們真正想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

AI 與超級災難的誘惑

今天,我們見證了人工智慧「鋪牛路」的新浪潮。各家公司都在採用低效率的流程,並利用人工智慧加以強化,創造出我們可以稱之為「超彈性」的產品。

正如《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所指出的:「業務流程再造的概念又回來了,這次是由人工智慧驅動的。20 世紀 90 年代,ERP 系統和互聯網的實施使業務流程發生了變化,但對於徹底改變的期望往往無法實現。然而,人工智慧讓決策變得更好、更快、更自動化"⁵。

AI 牛路鋪設範例:

  • 在一個需要 12 封電子郵件才能做出簡單決定的溝通過程中,使用 ChatGPT 更快速地撰寫電子郵件
  • 實施人工智能來分析沒人真正閱讀的報告
  • 利用機器學習自動化不該存在的審批流程

結果

效率低的流程現在可以更快、更精準地減低效率。

反牛之路方法論

1.湮滅 → 整合 → 自動化

在實施任何技術之前,請依照 Michael Hammer⁶的方法遵循以下順序:

湮滅: 刪除所有無法增加實際價值的事物

整合:在邏輯流程中連結餘下的程序

自動化:僅在最後才應用技術

正如 Hammer 所寫:「是時候停止鋪設牛路了。與其將過時的流程融入矽和軟體中,我們不如將它們毀滅,重新來過。

2.綠地與棕地方法

這些詞彙借用自都市規劃與軟體工程,定義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⁸:

棕地(鋪路):

  • 維護現有及新增技術
  • 短期內更快
  • 保留低效率

Greenfield(從零開始設計):

  • 從白板開始
  • 風險較高,但可能具有革命性
  • 讓您充分利用新的可能性

正如麥肯錫指出:「雖然 90% 的公司已開始進行某種形式的數位轉型,但只有三分之一的預期收入效益得以實現」⁹。

3.正確的問題

在實施任何技術之前,請詢問:

  • 「我們為什麼要做這個試驗?」
  • 「如果我們不這麼做會怎麼樣?」
  • 「如果我們今天從頭設計,它會是什麼樣子?」
  • 「過去的哪些限制已不復存在?」

案例研究:迴避道路的好處

案例 1:重新思考貸款的銀行

一家歐洲銀行的貸款核准流程需要 45 天和 12 個不同的步驟。他們並沒有將現有的流程「數位化」,而是完全重新設計:

  • 之前:45 天,12 次通過,73% 的檔案獲得批准
  • 之後:24 小時,3 次通過,81% 的檔案獲得批准

秘訣何在?他們意識到 90% 的控制都是多餘的,而 AI 可以比 6 個不同的辦公室更準確地評估風險。

案例 2:消除排隊的醫院

一家義大利醫院的急診室等候時間長達四小時。他們沒有將排隊系統「數位化」,而是完全重新思考病人的流程:

  • 以 AI 為基礎的預測性分流
  • 依類型區分的路由
  • 即時監控工作負載

結果:輪候時間縮短 80%,病患滿意度提升 60%。

牛之路的三個現代陷阱

1.熟悉陷阱

「我們的員工已經習慣了」是創新最隱晦的殺手。這就好像說奶牛習慣了他們的小路一樣。

2.低迷的投資陷阱

「我們已經在這個系統上投資了這麼多」,卻忽略了繼續走在錯誤的道路上會擴大錯誤的事實。

3.虛假複雜性的陷阱

「改變一切太複雜 」往往隱藏著不敢承認目前流程不合理的恐懼。

數位轉型的 ANTI-COW 架構

分析-分析期望的結果

不要從技術著手,而要從商業目標著手。

導航- 突破目前的限制

問問自己:「如果我是今天誕生的公司,我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Transform-變換,而非翻譯

針對數位時代重新設計流程,而不是將流程轉換為數位。

實施- 分階段實施

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但卻有激進的願景。

檢查- 檢查有效性

不僅測量效率,還測量整體效能。

優化- 持續優化

轉型過程永無止境。

觀察- 觀察新的路徑

小心不要形成新的自發「牛路」。

人工智能是建築師,而非工人

人工智慧既可以是鋪設牛路的最佳工具(讓牛路變得超級有效率,但根本上卻是錯的),也可以是設計未來城市的最佳建築師。

正如世界經濟論壇所指出的:「要充分發揮其潛力,人工智能必須會說商業語言,它必須瞭解工作流程,並且需要流程智慧」¹⁰。

差異在於方法:

AI as Worker(Paving the Cow Path):

  • 「我們如何利用 AI 更快地完成這個流程?」
  • 現有活動的自動化
  • 增量改進

AI 作為建築師(城市規劃):

  • 「我們該如何徹底重新思考這個商業結果?」
  • 重新定義問題本身
  • 徹底轉型

拆除的勇氣

波士頓的故事最深刻的教訓不是技術上的,而是心理上的:承認我們所走的路不一定是最好的,這需要勇氣。

在業務上,這意味著

  • 質疑「神聖」的過程
  • 接受「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做的」並非正當理由
  • 投資於可能無法立即獲得回報的改變
  • 抵制快速解決問題的誘惑

結論:為未來設計道路

今天,面對人工智慧與數位化的無限可能,我們必須做出選擇:我們可以像波士頓的創始人一樣,鋪設既有道路,或是勇於設計未來城市。

下次當您聽到「讓我們將這個流程數位化」這句話時,請停下來問:「我們是在設計一條現代化的道路,還是在鋪設一條牛路?

未來屬於那些勇於捨棄常規、設計新道路的人。即使這意味著承認奶牛無論多麼聰明,都不是城市規劃師。

"現在是停止鋪牛路的時候了。與其將過時的流程融入矽和軟體中,我們不如將它們抹去,重新開始。我們應該「重新設計」我們的公司:利用現代資訊科技的力量,徹底重新設計我們的業務流程,以大幅改善其績效"。- Michael Hammer,《哈佛商業評論》,1990¹¹

來源與參考資料

  1. Stack Exchange 英文語言與用法:https://english.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44800/what-does-don-t-pave-the-cow-path-mean-in-this-context
  2. AgileConnection - Paving Cow Paths:https://www.agileconnection.com/article/paving-cow-paths
  3. SAP - 數位化 vs. 數位化:https://www.sap.com/products/erp/digitization-vs-digitalization.html
  4. SAP - 數位化 vs. 數位化(Gartner 定義):https://www.sap.com/products/erp/digitization-vs-digitalization.html
  5.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 How AI Is Helping Companies Redesign Processes:https://hbr.org/2023/03/how-ai-is-helping-companies-redesign-processes
  6. 數位領導者 - 您的 AI 計畫只是在鋪牛路嗎?:https://thedigitalleader.substack.com/p/is-your-ai-plan-just-paving-the-cow
  7.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 Reengineering Work: Don't Automate, Obliterate:https://hbr.org/1990/07/reengineering-work-dont-automate-obliterate
  8. Synoptek - 綠地與棕地軟體開發:https://synoptek.com/insights/it-blogs/greenfield-vs-brownfield-software-development/
  9. McKinsey - Rewired to Outcompete:https://www.mckinsey.com/capabilities/mckinsey-digital/our-insights/rewired-to-outcompete
  10. 世界經濟論壇 - 如何利用流程智慧與人工智慧重整企業:https://www.weforum.org/stories/2024/01/process-intelligent-ai-rewire-business-sustainable-transformation/
  11.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 Reengineering Work: Don't Automate, Obliterate (1990):https://hbr.org/1990/07/reengineering-work-dont-automate-obliterate

Fabio Lauria

執行長暨創辦人 Electe

Electe 的 CEO,我幫助中小企業做出數據驅動的決策。我撰寫關於商業世界中人工智慧的文章。

最受歡迎
註冊以獲取最新消息

在您的收件箱中接收每週新聞和見解
。不要錯過

謝謝!已收到您提交的資料!
哎呀!提交表格時出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