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人工智慧 (Ambient Intelligence) 是一種在周遭環境中默默運作的技術,不需要明確的互動就能適應我們的需求。
簡單來說是什麼?
Emergen Research 指出:「環境智慧指的是將智慧型回應技術整合到日常環境中,讓空間在沒有明確輸入的情況下,自動適應使用者的需求」。
這項技術使用感測器、AI、物聯網和機器學習:
- 感知環境中發生的事情
- 從人類習慣中學習
- 透過即時調整環境作出回應
與需要明確指令的語音助理不同,環境智慧可在背景中運作,讓環境更直覺化和個人化。
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
在家裡
Grand View Research報告指出,人們對智慧型住宅的喜好與日俱增,這是環境智慧化的主要動力之一。這些系統可監控能源消耗並優化廢棄物管理,讓居家更有效率、更舒適。
在商店裡
根據Emergen Research 的文章,「零售環境使用環境智慧,根據顧客的移動模式即時優化商店佈局,而不需要手動分析」。
在工作區
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 的報告,「辦公空間會根據工作類型巧妙地修改照明、溫度和噪音消除,自動提高生產力,而無需使用者直接輸入」。
為什麼它在 2025 年很重要
Grand View Research估計,「全球環境智慧市場在 2022 年達到 184.4 億美元,並預計將以每年 24.4% 的速度成長,直到 2030 年,屆時市場規模估計將接近 1000 億美元」。
這種成長的動力來自
- 智慧城市專案的興起
- 連接網際網路的 IoT 裝置激增
- 對於更節能、更永續環境的需求與日俱增
領導業界的公司
Emergen Research識別出環境智慧市場中的幾家領導公司:
- 微軟:憑藉 Azure IoT 與 Azure Cognitive 服務脫穎而出,致力於開發連線與智慧型環境
- 西門子:整合 AI、IoT 和資料分析,為企業和城市創造智慧型適應環境
- Honeywell: 領先整合感測器、人工智慧與自動化,以提升營運效率與安全性
- 施耐德電機:高效能源解決方案的先驅,並開發預測性維護的數位孪生系統
隱私權考量
環境智慧的一個關鍵方面是隱私的影響。Grand View Research指出了「保護隱私的「環境 AI」技術的發展,在這種技術中,處理發生在邊緣,敏感資料在本地處理而無需中央儲存。這些方法既能保持環境智能的優點,又能解決隱私問題"。
未來是隱形的嗎?
正如研究顯示,在這個領域最成功的公司將會是那些讓科技隱形的公司,他們所創造的環境可以智慧地回應人類的需求,而不需要別人的注意。
環境智慧代表著根本性的範式轉移:它不再是與科技互動,而是被科技包圍,讓科技默默改善我們的日常生活。
環境人工智慧常見問題
Ambien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與 Alexa 或 Siri 等語音助理有何差異?
Alexa 和 Siri 等語音助理需要明確的互動 (例如說「Hey Siri」或「Alexa」),並提供特定指令的回應。另一方面,環境人工智慧 (Ambien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不需要明確的指令就能在背景中持續執行,透過感應器和持續學習,自動適應環境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環境人工智慧已經出現在我們的家中嗎?
是的,以最初的形式。智能恆溫器可學習您對溫度的偏好、燈光可根據時間和您的行為進行調整,或冰箱可監控食物消耗量,這些系統都是環境智能已經出現在許多家庭中的例子。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 的研究,人們對智慧型居家的喜好與日俱增,是環境智慧成長的主要動力之一。
環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有何關聯?
環境 AI 與機器人代表了互補的自動化方法。環境 AI 嵌入環境本身 (牆壁、天花板、地板、電器),而機器人則是可與環境互動的移動物理實體。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很可能會看到更緊密的整合:家用機器人與環境智慧系統合作,從分佈在環境中的感應器接收資訊,以便更有效率地導航和執行任務。例如,機器人吸塵器可從環境系統接收資訊,得知屋內哪些區域最近被使用過,需要清潔。
環境人工智慧的隱私風險為何?
主要風險包括持續收集個人習慣資料、潛在的未授權監視,以及建立詳細的使用者檔案。正如Grand View Research 所指出的,這些顧慮已導致在裝置本身本機處理資料的技術發展,而不會將資料傳送至中央伺服器,進而降低隱私風險。
環境人工智慧可以幫助殘障人士嗎?
絕對是。環境人工智慧 (Environmental AI) 在改善殘障人士的無障礙環境與自主性方面具有極大的潛力。自動適應使用者需求的環境可提供個人化支援:為視障人士自動調整照明、為非語言人士提供環境溝通系統,或為行動不便人士提供可預測及預防危險狀況的環境。
從能源的角度來看,人工環境智慧的永續性如何?
儘管這些系統的運作需要能源,但其設計目的是為了優化房間的整體能源效率。例如,智慧照明和空調系統只會在必要時啟動,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因此可大幅降低能源消耗。根據研究顯示,智慧城市大規模實施環境智慧化,可透過優化建築物與運輸系統的能源消耗,協助降低城市碳足跡。
環境人工智能在未來幾年將如何發展?
在未來幾年,我們很可能會看到目前獨立運作的不同環境系統之間將進一步整合。我們也會看到預測能力的提升,系統能夠更準確地預測需求。這種演進可能還會包括更多的個人化,不僅基於習慣,還基於人們的情緒和身體狀態,通過非侵入性生物特徵傳感器來檢測。
資料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