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AI 投資趨勢進一步演進至 2025 年,高階主管在 AI 實作的策略性決策上,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隨著企業快速採用人工智能工具 - 22% 的企業廣泛實施,33% 的企業有限使用 - 了解如何評估和實施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已成為維持競爭優勢的關鍵。在 Andrew Burgess 所著的《The Executive Guide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書中,作者為希望瞭解並在組織中實施 AI 解決方案的企業高管提供了全面的指南。
本書於 2017 年由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出版,提供企業如何利用人工智慧的實用概述。今天發生了什麼變化?
2025 年人工智能的當前投資趨勢
AI 格局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成長,各機構為了保持競爭力而進行更多重大投資。
基本知識
Burgess 強調,一開始就必須定義與業務策略一致的明確目標,這項原則至今仍然有效。在書中,他指出了人工智能的八大核心能力:
- 圖像辨識
- 語音辨識
- 搜尋與資訊擷取
- 聚類
- 自然語言理解
- 優化
- 預測
- 了解(今天)
從 2018 年到 2025 年的演變:
自從這本書寫成之後,人工智能已經從新興技術變成主流技術。Burgess 認為是未來性的「理解」能力,隨著大型語言模型 (LLM) 和生成式 AI 技術的出現,已經有了顯著的進展,而這些技術在 2018 年尚未出現。
AI 投資決策的策略架構
四個基本問題
在評估 AI 投資時,關鍵是要專注於這些關鍵問題:
- 定義業務問題
- 成功的指標
- 實施要求
- 風險評估
注意:這個四個問題的架構來自於現有的知識,Burgess 的書中並沒有明確提出。
建立有效的 AI 策略
採用框架:
Burgess 提出了建立 AI 策略的詳細框架,其中包括:
- 與企業策略一致- 瞭解 AI 如何支援現有的企業目標
- 瞭解 IA 的雄心 - 如果需要,請定義:
- 改善現有流程
- 轉型業務功能
- 創造新的服務/產品
- IA 成熟度評估 - 以 0 到 5 的等級來確定組織目前的成熟度:
- 手動處理 (0 級)
- 傳統 IT 自動化 (Level 1)
- 基本隔離自動化 (Level 2)
- 自動化工具的戰術實施(第 3 級)
- 各種自動化技術的戰術實施(第 4 級)
- 端對端策略自動化(第 5 級)
- 建立 IA 熱圖- 識別機會最大的領域
- 開發商業案例- 評估「硬」與「軟」效益
- 變革管理- 規劃組織如何適應
- 制定 IA 路線圖- 制定中長期計劃
從 2018 年到 2025 年的演變:
Burgess 的架構在今日仍有令人驚訝的相關性,但需要以下列考量作為補充:
- AI 道德與法規(例如歐盟 AI 法)
- AI 的環境永續性
- 負責任的 AI 策略
- 與量子運算等新興技術整合
衡量 AI 投資的 ROI
投資報酬率的決定因素:
Burgess 識別出不同類型的 AI 優勢,分為「硬」與「軟」兩種:
硬體效益:
- 降低成本
- 避免成本
- 客戶滿意度
- 合規性
- 風險緩解
- 損失減輕
- 減少收入損失
- 創造營收
軟性效益:
- 文化變遷
- 競爭優勢
- 光暈效果
- 啟用其他效益
- 實現數位轉型
到目前為止:
AI ROI 的衡量已經變得更加複雜,有了特定的框架來評估生成式 AI 的影響,這在 Burgess 寫這本書時還不存在。
.webp)
實施 AI 的技術方法
解決方案的類型:
Burgess 提出了實施 AI 的三種主要方法:
- 現成的 AI 軟體-現成的解決方案
- AI 平台- 由大型科技公司提供
- 自訂IA 開發- 自訂解決方案
對於第一步,他建議考慮:
- 概念驗證 (PoC)
- 原型
- 最小可行產品 (MVP)
- 最風險假設測試 (RAT)
- 試點
發生了什麼變化:
自 2018 年以來,我們見證了
- 無程式碼/低程式碼解決方案的 AI 工具民主化
- AI 雲端平台的大幅改善
- 生成式 AI 和 GPT、DALL-E 等模型的成長。
- 自動化部分資料科學流程的 AutoML 解決方案崛起
考慮風險與挑戰
人工智慧的風險:
Burgess 用了整整一章來討論人工智能的風險,他指出:
- 資料品質
- 缺乏透明度- 演算法的「黑箱」特性
- 非故意的偏見
- 人工智能的天真- 上下文理解的限制
- 過度依賴人工智能
- 錯誤的技術選擇
- 惡意行為
從 2018 年到 2025 年的演變:
自從寫了這本書之後
- 對演算法偏見的疑慮已成為重要問題(待決定)
- 隨著威脅增加,AI 安全已變得非常重要
- AI 法規已成為關鍵因素
- 深度偽造和生成式 AI 虛假資訊的風險已變得重大
- 隨著人工智慧的廣泛使用,隱私權的疑慮也隨之增加
建立有效的 IA 組織
摘自 Burgess (2018) 的著作:
Burgess 建議:
- 與供應商和合作夥伴共建 AI 生態系統
- 建立卓越中心 (CoE),並設立專門團隊
- 考慮擔任首席資料官 (CDO) 或首席自動化官 (CAO) 等職務
從 2018 年到 2025 年的演變:
從那時起
- 首席 AI 官 (CAIO) 的角色已屢見不鮮
- AI 現在通常已整合至整個組織,而非孤立於 CoE 之中。
- 人工智能的民主化帶來了更多分散式的營運模式
- 所有員工人工智慧素養的重要性浮現
總結
摘自 Burgess (2018) 的著作:
Burgess 最後說到:
- 不要相信炒作,而要專注於真正的業務問題
- 儘快開始 IA 通路
- 透過了解 AI,讓公司面向未來
- 在樂觀與現實之間採取平衡的方法
從 2018 年到 2025 年的演變:
Burgess 呼籲「不要相信炒作」,這句話在 2025 年仍然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意義,尤其是圍繞著產生式人工智能的過度炒作。然而,採用 AI 的速度已變得更加重要,尚未開始 AI 之旅的公司現在發現,相較於那些遵循 Burgess 建議提早開始(在 2018 年!)的公司,自己處於相當不利的地位。
2025 年的人工智能格局比 2018 年所能預測的更複雜、更成熟,也更能融入企業策略,但 Burgess 所概述的策略調整、價值創造和風險管理等核心原則,仍然出奇地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