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bio Lauria

超越傳統指標:重新思考 2025 年的 AI ROI

2025 年 5 月 12 日
在社交媒體上分享

我們之前的文章著重於以人工智慧為基礎的 SaaS 技術的投資報酬率測量,而這篇更新的文章則提出了一個進化的觀點:企業需要以多層次的策略觀點來補充傳統投資報酬率計算的精確性。在 2025 年的數位生態系統中,這種方法不再是一種選擇,而是競爭的必要條件。

評估的挑戰:平衡即時結果與長期轉變

現實已經證明:僅透過傳統的投資報酬率指標來評估人工智慧的投資是不夠的,也是短視的。局限於這種方法的組織已經在失去競爭對手的優勢,而這些競爭對手則具有更高的戰略願景。

"埃森哲首席人工智能官 Sarah Chen 最近在 2025 年世界經濟論壇 [1] 上接受訪問時表示:「未能超越眼前投資報酬率的公司,不只是錯失轉型機會那麼簡單,而是在主動削弱其未來的相關性。「這並非要放棄投資報酬率,而是要將其納入更精密的評估架構中」。

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25 年 3 月)在行為經濟學方面的最新研究證實,組織仍傾向於偏好即時效益,而非具有潛在指數回報,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回報較分散的投資[2]。這種認知陷阱在創造性人工智慧時代變得特別危險,因為在這個時代,最顯著的競爭優勢往往只會在顯然回報有限的初期階段後才出現。

整合 ROI 與策略觀點:新的 2025 標準

1.平衡優化與破壞性創新

僅由投資報酬率驅動的 AI 採用,必然只會帶來漸進式的改善。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2025 年人工智能投資策略」報告顯示,領先企業已採用「70-20-10」的方式:70% 的人工智能投資用於投資報酬率可預測的優化,20% 用於中期策略創新,10% 用於潛在的革命性探索 [3]。要在日益動盪的市場中維持競爭力,這種平衡已變得不可或缺。

2.增強協作智慧

傳統系統繼續使資訊孤島永久化,窒礙創新。根據 2025 年 2 月《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的一項研究,今日的人工智能平台不僅能打破這些障礙,還能積極創造新的人機協作模式,產生指數級的價值[4]。目前,大多數先進的投資評估都包含特定的「協作智慧」指標,以衡量這種轉型潛力。

3.建立系統的適應性,而不只是效率

在不可預測性日益增加的環境中,《德勤 2025 年人工智能韌性報告》強調了領先機構如何評估人工智能,不僅要看其在正常條件下的效率,還要看其快速適應破壞性情況的能力[5]。基於 AI 的壓力分析已成為評估組織適應力的標準。在評估中忽略這個層面的公司,將大大低估 AI 的策略價值。

4.協調延伸的數位生態系統

2025 年的經濟體以超連結的生態系統運作。Forrester 的研究「AI 驅動的商業生態系統」(2025 年 4 月)顯示,AI 解決方案不僅能在組織內部產生價值,還能重新定義與客戶、供應商和合作夥伴之間的整個關係網路[6]。新的評估框架包含「網絡效應」度量,可量化這些在傳統分析中常被忽略的系統效益。

溝通價值:從分析到策略性說故事

市場領導者肯定已經捨棄了純量化的方法,轉而採用更全面的整合方法:

  • 用於影響模擬的數位孪生:根據《Gartner 2025 年人工智能投資未來報告》,透過組織中的數位孪生模擬人工智能價值的先進模型被 83% 的財富 500 強企業採用 [7]。
  • 預測基準:波士頓諮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記錄了即時評估如何重新定義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競爭格局 [8]。
  • 映射新興機會:普華永道 Strategy& 的數據顯示,及早發現人工智能啟用的機會與持續成長之間存在直接關係[9] 。

「完全依賴傳統 ROI 分析的公司,甚至已經看不到 AI 價值的冰山一角,」Novartis Digital 的 CTO Marcus Lee 博士權威地表示。「我們看到,在採用更精密評估框架的組織驅動下,整個產業正在完全重新定義。」[10]

徹底克服實施悖論

這個悖論仍然存在,但已被重新定義:為了讓雄心勃勃的 AI 計畫獲得支持,仍然需要令人信服的商業案例,但最具轉型性的效益只有在實施後才能繼續充分展現。Bain & Company 的研究報告「AI 價值實現 2025」記錄了先驅機構如何發展結構化組合方法 [11]:

  • 投資報酬率可量化的專案:可創造動力與信心的即時效益 AI 計畫 (佔投資組合的 40%)
  • 改革性策略投資:透過更廣泛的指標評估具有破壞性潛力的專案 (佔投資組合的 40%)
  • AI 驅動的探索本身:AI用於識別和評估新的實施機會,創造創新的良性循環(佔產品組合的 20)

時間層面:在轉變週期中思考

IBM 商業價值研究院的報告「AI 轉型週期」(2025 年 3 月)[12]強調,AI 的好處現在體現在相互關聯的轉型週期中,而非線性的階段中:

  • 優化週期 (0-12 個月):營運改善為更深入的轉型奠定基礎
  • 重塑週期(1-2 年):重新定義決策流程和營運模式
  • 破壞週期(2 年以上):商業模式轉型和創造新的市場範例

2025 年人工智能應用的成熟度,將取決於同時管理這三個週期的能力,而非從一個週期到另一個週期的線性進展。

結論:未來屬於務實的遠見者

在 2025 年主宰人工智慧應用的組織,不只是那些擁有最先進技術的組織,而是那些已發展出卓越能力,能對投資進行策略性協調的組織。

這場爭論不再是財務指標與策略考量之間的爭論,而是已建立整合評估架構的組織與迅速失去競爭力的組織之間的爭論。

這種方法需要一種新型的領導力:能夠平衡分析的嚴謹性和變革的遠見、系統性思考和決策的敏捷性、注重即時結果和長期規劃。

正如 Erik Brynjolfsson 教授最近在麻省理工學院 2025 年人工智能峰會上所言:"人工智能不再只是一種需要評估的工具,而是重新定義組織未來的戰略合作夥伴。我們的評估方法必須相應發展"。[13]

人工智慧 2.0 時代的贏家特徵現在已經很清楚:他們是那些已經發展出評估科技投資能力的組織,不僅能評估成本與效益,還能在不斷演進的數位生態系統中催化轉型。

資料來源:

[1] 世界經濟論壇,「AI 投資策略小組」,達沃斯 2025,2025 年 1 月。
[2] Kahneman,D. 等人、"
[3]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2025 年人工智能投資策略」,2025 年 4 月。
[4]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人類與人工智能合作的新時代」,2025 年 2 月。
[5] 德勤,「2025 年人工智能復原力報告」,2025 年 3 月。
[6] Forrester Research,「AI 驅動的商業生態系統」,2025 年 4 月。
[7] Gartner,「2025 年未來 AI 投資報告」,2025 年 3 月。
[8] 波士頓諮詢集團,「AI 2.0 時代的競爭優勢」,2025 年 2 月。
[9] 普華永道 Strategy&,「早期 AI 機遇識別與市場成長」,2025 年 1 月。
[10] Lee, M.、"Beyond Optimization: AI as Strategic Partner," Digital Pharma Summit, March 2025.
[11] Bain & Company, "AI Value Realization 2025," April 2025.
[12] IBM Institute for Business Value, "AI Transformation Cycles," March 2025.
[13] Brynjolfsson, E., "AI as Strategic Partner," MIT AI Summit, April 2025.

Fabio Lauria

執行長暨創辦人 Electe

Electe 的 CEO,我幫助中小企業做出數據驅動的決策。我撰寫關於商業世界中人工智慧的文章。

最受歡迎
註冊以獲取最新消息

在您的收件箱中接收每週新聞和見解
。不要錯過

謝謝!已收到您提交的資料!
哎呀!提交表格時出錯了。